![]() 香港飛龍.online 官方授權發布的第4代「香港飛龍」標誌 本文内容: 過去一年,AIPC儼然已從一種「未來趨勢」變成了「正在發生」的現實。一年前,就在Computex2024臺北國際電腦展上,高通帶來了首批搭載驍龍X系列的Windows11AI+PC,除了性能和能效上的驚豔表現,最讓人期待的就是AI帶來的巨大潛力。也是在驍龍X系列、Windows11以及不斷迭代的AI大模型共同推進下,AIPC快速落地並持續進化,很快成爲了從行業到用戶的共識。到了今年的Computex2025,AIPC更是無處不在,也是OEM、芯片廠商以及開發者共同聚焦的主戰場。而在這場正在不斷加速的變革中,高通可以說是AIPC最早、最系統、最堅定的推手。從芯片架構到軟件棧優化,從Windows生態聯動到開發者平臺構建,高通幾乎以全新的方式推動整個終端計算範式轉向AI驅動。高通公司總裁兼CEO安蒙在Computex2025主題演講中就強調,我們正在見證個人計算的一次重大轉型:AI正在成爲新的UI(用戶界面),而未來的操作系統將由智能體構成。這既是總結,也是預言。但不管如何,在這場席捲各行各業的變革中,高通無疑是瞭解和擁抱AI浪潮最好的「窗口」,安蒙的演講更是讓我確信這一點。AIPC,不止於PC「當我們將AI應用到各類終端設備上,AI將成爲新的UI。」安蒙在演講中指出,核心在於今天計算機能夠理解自然語言。過去,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需要通過鼠標、鍵盤、觸摸以及圖形用戶界面的反饋,進行一步步的操作。但生成式AI的引入,讓設備開始具備理解人類的能力——通過語音、音頻、視覺以及用戶信息,理解用戶意圖,調動資源處理和完成任務,無數繁雜的操作也正在變得沒有必要。這種計算交互方式的範式轉變,也註定重新定義操作系統。正如安蒙所言,未來操作系統或將變成AIAgent(智能體)的聚集體,操作系統將逐步退居幕後,智能體成爲新入口——既能主動理解用戶,也能自動聯動其他智能體和應用,在設備、數據和使用場景之間完成任務。更重要的是,高通在COMPUTEX2025上的演示,已經讓我們窺見原型。在AdobePremierePro的演示中,藉助驍龍X系列AIPC更強的NPU性能,不僅可以讓AI更快速地幫助創作者自動生成剪輯點、語義識別音頻片段、自動添加標籤,提高創作效率,也釋放了CPU以及GPU性能,從根本上重構PC的生產力邏輯。Writer也是一箇絕佳的例子。作爲首個將完整且可擴展的AI解決方案推向企業市場的應用,Writer不僅能根據需求生成內容,更能跨系統協調數據、自動填充流程、學習用戶語言風格,在組織級別釋放效率。而據Writer首席戰略官KevinChuang現場介紹,高通已經將其引入內部,並且幫助員工每月節省超過2400小時,帶來高達9倍的ROI。高通展示的AI代理模型Context,則更進一步展示了本地推理AI的巨大潛力。就像食品科學家Taylor所說,「AI要幫到我,必須理解我是誰,我怎麼工作,我的風格是什麼。」基於驍龍NPU的強大性能,Context可以瞭解電腦本地的所有文件、日曆、郵件,感知用戶的使用情境,並根據屏幕、日程、地理位置、正在執行的任務推理出當前意圖,幫助用戶生成文案、整理數據、做報告、提建議,全程不聯網,也不泄露數據。這些AI的應用,無疑是「AI將重新定義操作系統」最直觀的體現。然而,這也僅僅是開始,安蒙在演講中提醒我們,智能手機剛興起的時候,只有大約20個應用程序,但關鍵是第三方開發者已經看到了智能手機的無窮可能,開始構想和創造上百、上千,直至數十萬款:所以,AIPC什麼時候真正出現?事實是此時此刻。我們已經處於同樣變革進程的起點。與此同時,這些驚豔演示的背後,也集中體現高通堅持「混合AI」的優勢。未來的AI體驗不會只依賴雲端,也不會完全封閉在設備內部,而是兩者協同:私密性強、時效性要求高的任務在本地完成,複雜推理與模型更新由雲端接力——AI的主場,將回歸到用戶身邊的終端設備上。要實現這樣的架構,光有理念還不夠,必須要有真正支撐得起AI模型運行的算力底盤。驍龍X系列均配備了能夠提供高達45TOPS算力的NPU,輕鬆運行多模態模型和多箇智能體協同任務。在Adobe、DaVinciResolve等軟件測試中,驍龍平臺NPU的AI處理速度比英特爾酷睿Ultra7GPU快了數倍,同時還保持了低功耗、長續航的優勢。強大的性能和能效,是AI時代計算平臺的核心標準。但追根究底,高通在推動的不只是一次硬件參數的躍升,還是一次終端能力與軟件智能融合的系統性躍遷。換言之,就是讓AI從功能插件進化爲PC的感知系統、交互中樞與任務調度器。從合作伙伴到用戶,一場正在重構的PC新秩序毋庸置疑的是,AIPC的變革需要整個PC生態的力量。在高通COMPUTEX2025的主題演講中,就能看到華碩、惠普、聯想三家頭部PC廠商接連登臺,並帶來多款搭載驍龍X系列的全新AIPC。這既印證了驍龍X系列已經成爲了AIPC的「新底座」,也揭示了今天AIPC的共同趨勢——將AI拉入現實,將智能體驗推向主流。華碩副董事長徐世昌就強調,AI不僅是一項功能,還是用戶體驗的基礎,所以他們選擇了與專爲AIPC打造的驍龍X系列平臺深度融合,「讓AI觸手可及。」搭載驍龍X系列的靈耀14Air就是這一理唸的體現: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14英寸Windows11AI+PC,整機僅重約1公斤,續航可達32小時,並在離電狀態下也可維持高性能輸出。簡言之,這是一款「不妥協的輕薄AIPC」,也證明瞭AI與移動體驗不僅可以不衝突,反而能在驍龍X系列的加持下打造出色的用戶體驗。惠普公司全球個人信息系統業務總裁AlexCho在與安蒙的對談中則表示,AI不該只出現在少數幾款高端機型中,而應成爲每一箇用戶觸手可及的體驗。惠普最新發布的OmniBook5就是這種理唸的產物——它搭載驍龍X與XPlus,是面向主流市場最薄的16英寸筆記本電腦,並具備超長續航能力與出色的OLED屏顯示,代表着AIPC正式跨入「全價位段」時代。包括華碩也推出主流價位段搭載驍龍X系列的Windows11AI+PC——華碩無畏14和16,聯想也爲學生們、家庭和所有人帶來了快速且個性化的IdeaPadSlim3x。除此之外,聯想執行副總裁、IDG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總裁LucaRossi還宣佈了面向商務人士和IT領導者,推出搭載驍龍XElite的第六代ThinkPadT14s和第七代ThinkBook16,專爲原生AI工作場所打造。而面向創作者和創新者,聯想也推出了同樣搭載驍龍XElite的YogaSlim7x。「AIPC的變革已經到來。」LucaRossi還表示,「正如安蒙所言,這纔剛剛開始。」事實上,整個驍龍AIPC生態的推進速度,已經遠超許多人的預期。根據高通公佈的數據,目前已有超過85款基於驍龍X系列的設備已量產或開發中,到2026年預計還將擴展到100款。更讓人驚喜的是,在美國及歐洲五大市場的零售渠道中,驍龍PC的份額已經逼近9%。對於一箇剛進入PC賽道不久的新玩家來說,是極其罕見的開局表現。更重要的是,這種速度並不只體現在出貨量和OEM數量上,還是在用戶真實體驗中可感知的變化。根據高通的數據,驍龍平臺上的原生應用數量已經達到了750個,而用戶在驍龍平臺上的93%使用時長都集中在原生應用,而非依賴模擬器或兼容層。這說明,驍龍生態適配已經足夠完善,足以支撐日常使用。包括遊戲方面,安蒙在演講中就展示了在驍龍XElite平臺上流暢地運行今年的3A大作《天國:拯救II》,還透露了《堡壘之夜》既將登陸驍龍平臺。從底座到設備、從OEM到應用、從旗艦到主流,AIPC的新版圖正在快速鋪開,驍龍AIPC也正在成爲消費者「下一臺電腦」的默認心智。透過高通,看見下一代計算AIPC的興起是註定的,而高通站在了這場變革的最前沿。在安蒙的演講中,微軟CEO薩提亞·納德拉明確表示,搭載驍龍芯片的Windows11AI+PC是目前速度最快、能效最高的WindowsPC。但更重要的是,從驍龍X系列的DayOne開始,高通就不僅僅要打造一顆性能強勁的處理器,還圍繞本地AI推理、開發者平臺以及生態合作三個方向,重新定義下一代PC應該是什麼樣子。所以我們看到,驍龍X系列不僅擁有極致的性能與能效,更實現了45TOPS的NPU算力,成爲目前AI推理性能最強的PC平臺之一。高通還構建了包括QualcommAIHub在內的工具鏈,鼓勵開發者打造AI應用;並通過與微軟、OEM夥伴的深度合作,推動Recall、Writer、Context等AI體驗在終端落地。「PC已經被(AI)重塑,它影響計算體驗的方式無處不在。」正如安蒙的觀點,以AI爲中心重新組織出來的交互邏輯——讓人和設備之間的邊界變得更自然、更即時,將改變應用、應用商店、操作系統乃至一切。同時AIPC不是終點,而是開始。安蒙在演講中就點出了「終端AI」的下一個落點——智能眼鏡,那些不受傳統OS和App框架約束的新終端,正在成爲下一波AI原生體驗的誕生地。這場由高通掀起的浪潮不止於PC,而是正在重繪整個個人計算的圖景與邊界。當然,這一切的實現並不靠一家公司就能完成。它需要整個生態的協同努力:系統平臺要支持、開發者要響應、硬件廠商要跟進,用戶也要願意嘗試。在這個重構過程中,像高通這樣既提供核心底座,又走在最前線探索的企業,就顯得尤爲關鍵。而在演講的最後,安蒙也透露高通將在9月23日至25日舉行的驍龍峯會上發佈新一代PC芯片,還將帶來「性能上的又一次飛躍」。或許,這又將繼續加速AI時代的蛻變。本文來源:財經報道網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